《習得安全感》讀後感:天生沒有安全感?你可以習得安全感

by 黃予岑 心理師
0 留言

皇冠文化集團

隨遇而安,學習面對未知的勇氣

在臨床工作中,我也經常聽到有人說:「老師,我就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。」這種感受可能體現在:

🔴對友誼或伴侶的信任度極低,總擔心會被背叛或拋棄。
🟠對健康狀況過度憂慮,一點小不適就懷疑自己生病。
🟢使用金錢時小心翼翼,害怕突如其來的開支帶來經濟壓力。
🔵在工作中缺乏歸屬感,擔心自己隨時可能失業。

如果你有這些感受,那麼這本書可能會幫助你重新檢視自己,並學習如何習得安全感。

本書由臺灣的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蘇絢慧分享空間撰寫。她曾在醫療單位擔任社工師,後來專攻諮商,成為一名心理諮商師。作者熱愛創作,著有多部作品探討心理療癒與自我成長。在這本書中,她著重講述了安全感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存,以及安全感如何在自我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中起到關鍵作用。

安全感與生存息息相關

身為哺乳類動物的我們,內在安全感是基本的生存要件,安全感不僅影響我們怎麼看待自己和他人,也包含怎麼與環境互動和做選擇,因為大腦天生內建對安全感偵測的杏仁核警報器,我們對過去的經驗蒐集資訊,用以預測未來,當環境或狀態不安全時,會引發我們自動化的生存本能反應:戰鬥、逃跑、凍結,一系列的生存反應是為了活下來,然而如果在生命的早期經驗到越多不安全的經驗,就會讓我們整個人的系統處於不穩定的狀態,即使現在並不危險,但根據過去經驗而在當下預測出「過度警覺」的生存反應。
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狀態如何,書中也提供兩個安全感量表協助你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態。

安全感的根源:依戀關係

書中作者提到安全感的源頭是依戀(依附)關係,指的是生命早期與主要照顧者建立的關係品質,如果早期與主要照顧者互動有建立起身心的安全感,也會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更容易感受到安全,才會有句話說:「早年家庭創傷,並不能讓孩子停止愛他的父母,卻會停止讓他愛自己。」個體心理學創始者阿德勒的名言也說到:「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。」然而,早期經驗固然會造成一些破壞性,但只要我們生存下來,#具有神經可塑性的大腦可以透過往後的修復經驗,重新建立起安全感,我想這是為什麼作者提及習得安全感,而非天生安全感。

如何習得安全感

書中特別重要的就是讓我們知道要如何從不安全到安全,在SE身體創傷療癒的治療當中也有類似雷同的概念,要先讓自己先感受到曾經有過的安全狀態,再去探索不安全,重新整合現在可以獲得的安全經驗,而作者提到的是:

1️⃣:建立新的自我概念與適當界限感
重新建立自我防護的能力,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,若你經常性感覺沒有安全感,可以反思一下,是否你長期、持續地把自己弱化、幼態化?是否以此來拒絕成長及經驗到有能力的自己,以為如此就可以迴避獨立,能確保別人必須擔負起保障你安全、照顧好你的責任,並且不會離你而去,能永遠的成為你安全感的保證者及提供者。

因為要建立自我防護的能力,也代表需要開始成為成人而願意為自己負責,看見過去的傷痛,但同時成為可以自我保護的成人。

2️⃣:建立賦安全感的新思維
跟你舊的認知系統溝通,過去是否有什麼引發不安全的信念,辨識出對現在所造成的影響,跟已經破解的人聊聊,甚至尋求專業服務的陪伴協助,嘗試分辨出現在與過去的不同,避免被自動化的過往信念所綁架。

3️⃣:學習敏銳情感安撫與情緒回應的心理關照
開始學習情緒調節,包含安撫、支持、同理、接納與回應以舒緩負向情緒感受和壓力,同時我想辨識覺察自己的負面感受是很重要的,作者建議使用書寫、自我對話和整理,或找信任之人聊聊都有幫助。

4️⃣:積極培育精神的超越力量
即使未來生命中仍會被強烈的情緒所喚起不舒服的感受,但我們可以先練習暫停,調節呼吸,幫助自己緩下來冷靜下來,才不會被過度激發的情緒所影響。

5️⃣:自尊與自我價值感是關鍵
不把別人的拒絕和「我重不重要」、「我有沒有價值」的評價掛勾一起。別人的拒絕表示他不能、無法配合,或有他的考量。你依然有屬於你的價值和重要性,先透過自我肯定,即使他人不認可也可以先自我認可。

6️⃣:洞察與接受現實世界的不可控制因素存在
我想起一句話:世界唯一的不變就是改變。作者認為現實世界有不可控因素存在,不在人掌握的範圍。就像風,你不可能控制風,控制天氣。辨識什麼是自己可以控制,什麼是自己不能控制的,至關重要。

7️⃣:強健自我,坦然面對過往創傷的勇氣
過去的傷痛需要被看見和療癒,但這些同時也需要勇氣和時間。傷痛是生命歷程的一種經驗,當然沒有人喜歡,但不再自我指責或指責他人,而是承認發生,也知道它過去了,空出內在空間好好療癒這個傷,並且對自己有耐性。

8️⃣:盡量朝向明智的抉擇
朝向安全,從今開始為自己選擇資源,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一個說法,如果你自己就是你整個人(這個國度)的總理,需要管理你這個人各部分的統合運作,你要怎麼讓這個國度的未來是安居樂業、安身立命的呢?這個思維有助於我們好好善待自己,並且為自己的幸福負起責任。

9️⃣:為自己補充典範與楷模
如果你過去原生家庭的經驗沒有太多資源,可以活到現在一定曾經經歷過一些還不錯的人事物,過去不足不代表現在不能重新開始,可以從生活周遭去搜尋辨識、社會人士、知名人物等,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典範。

🔟:相信「我是」的力量
你已經明白「自己是自己,別人是別人」,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界線牽連不再那麼混亂,同時理解到你在你自己身上,你是你自己這個主體,也是展現自我力量的來源,你對自己的認同就會活出符合認同的樣貌。

愛護的力量,築起安全感的基石

作者透過這十個步驟,清楚地解釋了如何建立安全感。習得安全感需要不斷練習,帶著開放的心去探索和嘗試,雖然不易,但這是一條值得實踐的道路。

你可能喜歡的文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