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9
安全感才是療癒關鍵
「心理師,我總是覺得沒有安全感……」這句話在我的臨床工作中屢見不鮮。但你知道嗎?安全感不只是心理上的感受,更是我們身體神經系統的狀態反映。當我們感到內在平靜、穩定、可掌控,這其實意味著我們的神經系統也處於可調適的狀態。
本書的作者史蒂芬·波吉斯博士(Stephen Porges),是一位享譽國際的科學家,曾在不同領域發表超過400篇論文,並在1994年提出「#多重迷走神經理論」(Polyvagal Theory)。這個理論不只是學術界的重大突破,對於我在SE(#身體經驗創傷療法)、TRE(#壓力釋放運動)、SMART(#感官律動調節)等身心整合療法的學習與實踐,更是理解創傷與壓力反應的重要基礎。因此,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關心身心健康的讀者。
本書的作者史蒂芬·波吉斯博士(Stephen Porges),是一位享譽國際的科學家,曾在不同領域發表超過400篇論文,並在1994年提出「#多重迷走神經理論」(Polyvagal Theory)。這個理論不只是學術界的重大突破,對於我在SE(#身體經驗創傷療法)、TRE(#壓力釋放運動)、SMART(#感官律動調節)等身心整合療法的學習與實踐,更是理解創傷與壓力反應的重要基礎。因此,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關心身心健康的讀者。
安全感來自身體對環境的直覺反應
我們人類天生會尋找安全感,但這種感覺其實 不是由認知的大腦決定的,而是來自身體對環境的自動反應。這也是為什麼兩個人面對相同的環境,一個人可能覺得很自在,另一個卻感到高度緊張——這不是個性問題,而是每個神經系統感知環境後的解讀不同。
當我們經歷創傷或壓力時,神經系統會變得異常敏感,變得隨時準備偵測危險。這種機制在危急時刻能保護我們,但如果危機已經過去,神經系統卻仍然維持過度警覺,就可能導致焦慮、恐慌或身心疾病。因此,療癒的關鍵不能只是「改變想法」,而是幫助身體重新學會放鬆、感覺安全。
當我們經歷創傷或壓力時,神經系統會變得異常敏感,變得隨時準備偵測危險。這種機制在危急時刻能保護我們,但如果危機已經過去,神經系統卻仍然維持過度警覺,就可能導致焦慮、恐慌或身心疾病。因此,療癒的關鍵不能只是「改變想法」,而是幫助身體重新學會放鬆、感覺安全。
療癒從關係開始:治療師的角色比你想得更重要
如果說安全感的最大來源是人際互動,那麼「治療關係」就成了治療成功的關鍵之一。治療師如何與案主互動,比說了什麼話還重要。透過溫和的語氣、穩定的眼神接觸、舒適的環境,治療師可以幫助案主的神經系統從防禦狀態轉為安全模式。
安全感是治療成功的關鍵
人類的安全感主要來自於社交互動,而「治療關係」在心理治療中的重要性也正是來自這一點。許多研究發現,雖然不同治療方法各有優缺點,但能夠與治療師建立安全的關係,比技術本身更能影響治療的成效。
當案主與治療師的互動能讓他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,這種關係就能幫助他從「共同調節」(co-regulation)逐漸學習並發展出「自我調節」(self-regulation)的能力,最終學會如何自己調整情緒與壓力反應。
當案主與治療師的互動能讓他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,這種關係就能幫助他從「共同調節」(co-regulation)逐漸學習並發展出「自我調節」(self-regulation)的能力,最終學會如何自己調整情緒與壓力反應。
創傷的關鍵不在於事件,而是身體如何反應
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事件,反應卻可能大不相同。這不是「誰比較堅強」的問題,而是每個人的神經系統對事件的解讀不同。本書深入探討了迷走神經系統的三種模式,幫助我們理解創傷如何影響身心反應:
🔹 交感神經(戰逃/玩耍):當我們感受到威脅時,交感神經會啟動,讓我們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。當我們覺得安全時,它則會讓我們充滿活力、能夠玩耍與探索世界。
🔹 副交感神經背側(凍結/解離/睡覺):當壓力過大且無法逃脫時,身體會啟動「假死」模式,讓我們進入凍結或解離狀態,例如感到麻木、失去動力。同時,當感覺安全時,我們也可以進入睡覺的背側狀態。
🔹 副交感神經腹側(社交互動/正念/根植大地/活在當下):當我們感覺安全時,這個系統會啟動,讓我們願意與人交流、感受連結,並真正活在當下。
創傷療癒的核心,就是幫助神經系統恢復彈性,讓它能夠靈活切換,而不是長期卡在「戰逃」或「凍結」狀態。這樣,個案才能重新回到一種既安全又充滿活力的生活狀態。
🔹 交感神經(戰逃/玩耍):當我們感受到威脅時,交感神經會啟動,讓我們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。當我們覺得安全時,它則會讓我們充滿活力、能夠玩耍與探索世界。
🔹 副交感神經背側(凍結/解離/睡覺):當壓力過大且無法逃脫時,身體會啟動「假死」模式,讓我們進入凍結或解離狀態,例如感到麻木、失去動力。同時,當感覺安全時,我們也可以進入睡覺的背側狀態。
🔹 副交感神經腹側(社交互動/正念/根植大地/活在當下):當我們感覺安全時,這個系統會啟動,讓我們願意與人交流、感受連結,並真正活在當下。
創傷療癒的核心,就是幫助神經系統恢復彈性,讓它能夠靈活切換,而不是長期卡在「戰逃」或「凍結」狀態。這樣,個案才能重新回到一種既安全又充滿活力的生活狀態。
一本適合所有人的好書
《多重迷走神經》不只是為臨床專業人士而寫,它的內容也適合一般讀者,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與情緒,進而學會不再苛責自己,也不再對受創者進行二次傷害。
如果你曾經覺得自己「過度敏感」、「不夠堅強」、「無法控制情緒」,或許這本書能讓你看到真相:這一切不是你的錯,而是你的神經系統在努力保護你!同時,我們可以再次重新學習調節,整合身心。
這本書特別適合:
✅ 想要深入理解情緒、依附關係、壓力調節的人
✅ 對於創傷、焦慮、憂鬱、邊緣型人格、自閉症等議題感興趣的人
✅ 臨床心理師、社工、治療師等專業助人工作者
✅ 想更了解自己,改善壓力與情緒調節能力的一般讀者
衷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人,也希望「創傷知情」的概念能被更多人理解。當我們學會以溫柔與科學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身心狀態,才能真正開啟療癒之路,找回內在的安全感與生命的彈性。
如果你曾經覺得自己「過度敏感」、「不夠堅強」、「無法控制情緒」,或許這本書能讓你看到真相:這一切不是你的錯,而是你的神經系統在努力保護你!同時,我們可以再次重新學習調節,整合身心。
這本書特別適合:
✅ 想要深入理解情緒、依附關係、壓力調節的人
✅ 對於創傷、焦慮、憂鬱、邊緣型人格、自閉症等議題感興趣的人
✅ 臨床心理師、社工、治療師等專業助人工作者
✅ 想更了解自己,改善壓力與情緒調節能力的一般讀者
衷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人,也希望「創傷知情」的概念能被更多人理解。當我們學會以溫柔與科學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身心狀態,才能真正開啟療癒之路,找回內在的安全感與生命的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