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善意溝通》讀後感:傳遞善意,溝通無界

by 黃予岑 心理師
0 留言

皇冠文化集團

溝通的挑戰:為何這麼困難?

溝通的複雜性源自於人際互動中的千絲萬縷,各種眉角,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和背景。《#善意溝通》這本書透過生動的小故事與實例,教導我們如何以善意為基礎,打開溝通的橋樑。

作者宋怡慧是新北市丹鳳高中的圖書館主任,也是一位熱衷於推廣閱讀與寫作的作家,10年間出版了13本新書,書中隨處可見金句名言,發人深省。

美好的溝通從傾聽開始

傾聽是善意的起點,也是理解的基礎。作者強調傾聽的藝術:不批評、不打斷、不爭執,並提供「凝視→發問→不打斷→不換話題→同步情緒→回應」的步驟,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傾聽他人。特別是在現今科技泛濫的時代,專注於彼此的對話變得尤為珍貴,也體現了心理師存在的價值。

精準提問:引導深入對話的鑰匙

彼得·杜拉克曾說:「過去的領導者懂得解答問題,未來的領導者則懂得提問。」作者分享了自己訪談名人的經驗,指出提問在建立關係中的重要性。精準的提問如同拋球,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用心,進而樂意回應。愛因斯坦的名言「如果我有一小時拯救世界,我會花五十五分鐘思考問題,最後五分鐘找答案」,凸顯了提問的重要性,使我想起再學習SFBT焦點解決的經驗中,提到案主是自己的專家,而治療師則是問問題的專家,我想完全可以點出精準提問的重要性。

誠心讚美:激發潛能的魔法

誠心的讚美能讓平凡人瞬間成為超級英雄。作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,如市場攤販以甜言蜜語稱讚顧客,展示了讚美的力量。真誠的讚美不僅能提升個人的自信,也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。這讓我深深體會到,讚美不僅是心想事成的祝福,更是人際互動中的潤滑劑。

保持冷靜:面對職場是非的智慧

如何避免被捲入職場是非?作者建議保持冷靜,運用智慧辨識不同觀點,避免情緒化反應。深呼吸,透過詢問與好奇心找出問題根源,降低誤解。如果無法解決問題,也要有勇氣離開。這種智慧與冷靜,能讓我們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。

循環善意:創造共好的環境

在這個善良被低估的時代,我們需要讓善意如漣漪般散播,溫暖每個角落。作者提醒我們,善意溝通不等於無底線的退讓,而是懂得取捨,珍惜真正支持我們的人。與其努力討好不喜歡自己的人,不如專注於那些真正欣賞我們的人。

《善意溝通》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通往善意溝通的路徑,透過傾聽、提問、讚美、冷靜與循環善意,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技巧,建立更健康、更正向的人際互動。書中實際的例子與練習,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參考,助我們在溝通中更加得心應手。

你可能喜歡的文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