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你的人生,他們六個說了算》讀後感:血清素的力量

by 黃予岑 心理師
0 留言

皇冠文化集團

 

《血清素的力量》— 滿足感、穩定心情與內在安全感

你是否曾經感覺到焦慮不安,或者總是忍不住與他人比較?
科學家發現,這可能與「血清素」的分泌有關!
血清素是一種與滿足感、安定感、社會地位密切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。它幫助我們減少焦慮、提升幸福感,甚至讓我們更有自信。然而,當血清素不足時,情緒低落、易怒、甚至憂鬱的狀態可能會找上門。
好消息是——血清素可以透過簡單的生活習慣來提升!
這本書提供了許多有趣的研究與實用技巧,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養成讓自己心情更好的習慣!

󠀠

🔹 血清素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?

🔸 有足夠血清素的人: 內心平靜、滿足、較少焦慮,並且在人際互動中更有自信。
🔸 血清素不足的人: 容易陷入比較與競爭,總覺得自己不夠好,甚至可能長期處於焦慮與憂鬱的狀態。
研究發現,社會地位與血清素濃度有直接關聯:
✔ 社會地位較高的人,血清素濃度較高,因此情緒較穩定,壓力較小,也更能應對挑戰。
❌ 過度比較、低自尊的人,血清素較低,更容易因為環境變動而陷入焦慮與不安。
但別擔心!就算社會地位不可能馬上改變,透過生活方式的調整,我們還是能有效提升血清素,讓自己活得更快樂!
 
 

💡 8 個方法,提升血清素,穩定你的情緒!

✅ 1. 培養自尊,停止自我批評
👉 許多人血清素低,是因為習慣性自我批評,甚至將失敗視為個人價值的否定。
💡 練習方法:
✔ 寫下自己每天做得好的三件事,無論大小,肯定自己的努力。
✔ 自我批評時,立刻停下來,改用更溫和的方式跟自己對話。

✅ 2. 避免無謂的比較
👉 多巴胺驅動我們渴望「擁有更多」,而血清素則讓我們珍惜「已經擁有的」。
💡 如何調整?
✔ 如果你是習慣追求新目標的「多巴胺型人」,試著練習「慢下來」,享受當下的成就,而非只關注下一個目標。
✔ 如果你是偏向「血清素型人」,設定適度的挑戰,讓自己在穩定中找到成就感。

✅ 3. 曬太陽,讓心情更穩定
👉 陽光能夠幫助血清素的分泌,同時也會促進維生素 D 的合成,有助於降低焦慮與壓力。
💡 如何執行?
✔ 每天至少曬 10-20 分鐘的太陽,尤其是上午陽光最有幫助!
✔ 如果無法曬太陽,可以考慮補充維生素 D。
󠀠
✅ 4. 透過飲食提升血清素
👉 血清素的前驅物「色胺酸」 來自飲食,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在情緒低落時,會特別想吃碳水化合物!
💡 推薦食物:
✔ 雞肉、鮪魚、香蕉、起司、燕麥、堅果、乳製品,這些都含有豐富的色胺酸,有助於血清素合成。
✔ 避免過度依賴精緻碳水化合物(如蛋糕、白飯、甜點),雖然能短暫提升血清素,但長期來說可能導致血糖波動與情緒起伏。
󠀠
✅ 5. 練習正念,專注當下
👉 正念冥想已被科學證實,能提升血清素與幸福感,長期練習甚至能改變大腦結構,讓我們更能處理壓力與負面情緒。
💡 如何開始?
✔ 每天花 5-10 分鐘,練習深呼吸,專注當下,不批判自己。
✔ 觀察自己的思緒,但不過度陷入它,這能幫助我們不被負面情緒綁架。
󠀠
✅ 6. 重新框架你的記憶,改變大腦的反應模式
👉 回想過去的負面經驗時,大腦會再次釋放相同的壓力物質,這也是為什麼創傷記憶會影響我們多年。
💡 解決方法:
✔ 透過心理治療、書寫、冥想,學習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過去,讓自己不再被舊有經驗卡住。
✔ 在安全的環境中與信任的人談論過去的傷痛,能夠幫助我們逐漸改變大腦對這些記憶的反應。
󠀠
✅ 7. 運動、睡眠、飲食三要素,讓血清素穩定分泌
👉 運動能立即提升血清素,而睡眠品質則會影響血清素的代謝。
💡 簡單的方法:
✔ 每天至少進行 30 分鐘的輕度運動(如快走、瑜珈)。
✔ 晚上 11 點前就寢,確保睡眠品質,睡前避免使用手機與藍光。
󠀠
✅ 8. 減少慢性壓力,讓大腦有喘息的機會
👉 長期壓力會消耗血清素,讓我們變得更焦慮、易怒、甚至影響免疫系統。
💡 應對策略:
✔ 學習設立界線,適時說「不」,避免過度承擔壓力。
✔ 定期安排放鬆時間,如泡澡、冥想、散步,讓神經系統有足夠的恢復時間。
 
 
 

🌟 你想要的內在安適,掌握在自己手中!

這本書提醒我們,血清素不只是影響情緒的化學物質,更是我們內在安全感與滿足感的關鍵。
📌 你可以透過簡單的日常習慣,如曬太陽、運動、練習感恩、正念冥想,來提升血清素,讓自己更快樂、更穩定!
✨ 現在就開始,選擇一個小行動來實踐吧!你的心情,值得被好好照顧 💛
 

 

 

你可能喜歡的文章

留言